宣传和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记抗战时期的中共兰州市委(4)

当前位置: 主页 > 杭州民俗 > 中外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宣传和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记抗战时期的中共兰州市委(4)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1941年秋,罗扬实奉命撤回边区,市委其他人员奉命隐蔽,党组织关系原地保留,党员联系不再进行。至此,中共兰州市委领导机构已不复存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中共兰州市委从1938年4月建立至1941年秋罗扬实撤回边区,前后在兰州坚持了3年多的斗争,在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甘工委的领导下,以其艰苦顽强的斗争,宣传了党的抗战主张,扩大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群众开展斗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为以后兰州革命斗争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谱写了党在兰州斗争史上的重要一页。

  (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 提供)

  陈成义

  1932年6月经张明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中共民国大学支部宣传委员。

  1933年5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张家口,参加了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同盟军警备司令部(后改称总部)秘书处工作,后随吉鸿昌到沽源前敌指挥部任总部中校秘书。8月失败后,他和同乡张亚衡一起秘密回到北平,住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关公祠内,伺机寻找党的组织。1934年1月20日,遭叛徒出卖,他二人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质问敌人:“我要求抗日,恢复失地,热爱我中华民族,这是全中国千千万万有血性的爱国青年的天职,谈何有罪?”最后,敌人以所谓“妨害治安罪”判了他两年半徒刑,被送到河北省第一监狱监禁。到1936年8月26日出狱时,已是骨瘦如柴,面目全非,使得接他出狱的少年时期同学难以相认。

  1937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在兰州成立,随后工委审查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1938年8月,被甘肃工委任命为兰州市委书记。他经常同陆云龙、罗沔(即罗扬实)等到崔家庄、高碑村、石头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并遵循甘肃工委指示,举办读书会、通讯社和纺织厂,引导青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时,还把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38名进步青年送往延安学习,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我们党组织的骨干力量。他将爱人岳生平(共产党员)的私房积蓄银两全部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组织上用这笔款创办了“国光纺织合作社”,掩护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们开展革命活动。

  1939年,国民党政府解除了他在兰州师范的教师职务,并将他列人黑名单准备逮捕。是年9月,遵照党组织的安排,他离开兰州前往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四局任组织科长。

  1942年中共甘宁工委成立后他任委员,分管甘肃地区工作。

  1945年9月,中共甘肃工委重新恢复,他被派回庆阳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长。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为重新开辟党在甘肃的工作,为恢复和建立皋榆工委等地下党组织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9年6月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定他代理中共甘肃工委书记,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进。7月29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成立中共甘肃省委,他被任命为省委常委兼秘书长。

  1957年8月15日,因病去世,时年51岁。

  郑重远

  1936年夏投亲西峰镇,被当时庆阳县西峰镇税务局长的亲戚安排到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当了一名税卡卡长。12月由共产党员廉洁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他到蔡畅主办的统战训练班学习,8月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0月被党中央派回甘肃工作。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郑重远到达兰州后,首先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见到了谢觉哉和彭加伦。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介绍他与先期被党组织秘密派到兰州的孙作宾接上了关系。根据办事处和孙作宾的安排,郑重远利用人地两熟的有利条件,首先考察恢复了兰州师范教员陈成义、陆长林的组织关系,后来又吸收了陆云龙、金焯三、陆泰安3名党员。时隔不久,陈成义、陆长林又在兰州师范的榆中籍学生中发展了牛发荣等几名党员。郑重远还利用探家机会,在那家湾村发展了周延龄、周彦杰2名党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榆中县的第一个党小组——邴家湾党小组。在郑重远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很短时间就在兰州和榆中发展党员24人,建立党小组4个。同年10月25日、26日,孙作宾、郑重远等人在办事处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甘肃工委),孙作宾任书记,郑重远负责组织工作。

  1938年4月,中共兰州市委成立,郑重远兼任市委书记。6月,郑重远派郑得堃(共产党员)到榆中办起了“新隆书报社”。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1200集短视频《小说敦煌》开播 以影像方法讲好中国文化

下一篇: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