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传之有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主旋律影视作品传之有道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还有很多创作者在打磨选题内容上下功夫,以期使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同频共振。新近的很多作品在选材上不断探索主流价值观内容和提取年轻人情感认知上的“最大公约数”。例如节目《28岁的你》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对准革命先辈们28岁时的重要经历,以“28岁”这一特殊节点跨越时空,联结不同年代群体的情感,引领更多年轻人传承先辈精神、秉持奋斗品质,在追溯过往的同时也回应了当代青年心声。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1921》刻画了众多青年学子为国为民振臂高呼的热血群像,将青春的迷茫困惑、不断试错到坚定前行的过程呈现得淋漓尽致,给年轻观众以感同身受的激励与启发。青春书写使主旋律作品收获了更多青年观众的心。这些在互联网崛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网生代习惯评论、乐于分享、主动传播,甘愿充当自来水,助力主旋律作品抵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更多元 拓宽平台渠道,叠加传播效果

  当下的影视作品,包括主旋律影视剧都面临从长视频平台向短视频平台转化的挑战。随着短视频业态的流行与普及,各大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阵地。诸如《长津湖》等电影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并利用短视频优势形成传播增量。此外,其他样式的新媒体思维也为主旋律作品的传播赋能:借助实时评论、弹幕等多元互动形式,抓住看点、制造话题、调动情绪、激发思考,吸引更多观众介入作品的播放场景。《觉醒年代》热播时涌现了“《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的弹幕,电影《跨过鸭绿江》的评论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的铿锵话语引发其他观众的情感认同。还有头像、表情包乃至文创产品、地标景点等衍生内容也在新媒体同步走红,让主旋律的宣传更自然地贴近日常,增强了二次传播效果。

  各种“二次创作”也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重要传播通道。片方、自媒体人、粉丝对精彩片段、主题曲、预告片等内容进行“再加工”,使更多细节、材料有机融入,让作品承载的主题得到充分延伸。像年代剧《人世间》联合多个新媒体平台发起“人世间共剪百态人生”二次创作活动,覆盖影视、生活、手工、旅游、美食、音乐等多个方向,吸引观众参与。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牵手”短视频平台,推出同主题系列广告片,展示重庆、天津、青岛、北京等地的乡音与家乡回忆,回应着观众的思乡之情。

  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更要传之有道。随着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的转变,传播与创作形成正向合力,使主旋律影视作品以更平实、更青春、更多元的面貌“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观众在主流价值与日常生活之间找到更紧密的联系,获得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作者:周勇,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如何“圈粉”年轻人

下一篇从《渡海帖》看苏轼是如何渡海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