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王李暠对敦煌酒泉的经营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西凉王李暠对敦煌酒泉的经营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在对外关系上,李暠奉东晋王朝为正朔,同时向后秦、北魏称臣,交好南凉,对抗北凉。李暠虽然割据一方,但从未称帝,为了争取广大汉族士人的支持,利用河西汉人尊奉晋室的心理,两次派遣使者出使东晋。李暠建立西凉之初,派遣舍人黄始、梁兴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奉东晋王朝为正朔。迁都酒泉之后,再次派遣沙门法泉前往建康奉表通诚,表示对东晋王朝的忠贞不二。李暠尊奉东晋王朝的举动,符合河西世族和广大汉族百姓的愿望,因而赢得了民心,对西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面对周边众多割据政权,李暠审时度势,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公元400年,李暠派遣使者向北魏奉表称臣,岁修职贡。401年,李暠派遣使者奉表向后秦纳贡称臣,随后姚兴派遣使臣拜李暠为安西将军,封高昌侯。李暠西行时,将女儿李敬爱交给外祖父尹文抚养,尹文东迁后,交给李暠表姑梁褒的母亲抚养。南凉秃发傉檀派遣梁褒借道北山,将李敬爱送到酒泉,并请求通使和好。对于南凉的友好举动,李暠随即派使者前往答谢,并赠送地方特产。西凉与南凉相互表示友好,目的在于彼此拉拢,借以牵制北凉。对西北面的鄯善、柔然等则保持友好关系,希望借此稳定巩固西北后方,进而实现其“西招城郭之兵,北引丁零之众,冀凭国威,席卷河陇,扬旌秦川”的抱负。

  在经济上,李暠以农业为立国之本,鼓励农耕,兴修水利,迁徙人口,大兴屯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继承汉魏以来的屯田制度,利用从中原迁来的民户及先进技术,置郡筑城,实施“务农养士”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阳关等地屯田,扩大耕田,广积粮谷。同时,大规模组织兴建水利工程,在党河、疏勒河流域修建了孟授渠、阳开渠、阴安渠等水利设施,有效保障了屯田开发。在李暠的劝导之下,敦煌、酒泉等地的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农、牧、林、桑等诸业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坞堡、园林相望的和平景象。

  在军事上,李暠实行息兵按甲,保境安民的措施。西凉政权军事力量相对单弱,因而采取“以德抚其境内”的策略,面对北凉沮渠蒙逊的军事压力,则是避其锋芒,以守为主,即便还击也是胜即收兵。如:406年,北凉沮渠蒙逊侵犯西凉,攻至建康,李暠率领骑兵迎战,在安弥(今甘肃酒泉东)大败沮渠蒙逊,夺回被劫掠的民户。410年,沮渠蒙逊率领骑兵进犯西凉,李暠派遣世子李歆及别将朱元虎迎战于马庙,李歆战败,朱元虎被擒,李暠以重金赎回朱元虎,并与沮渠蒙逊结盟。第二年,沮渠蒙逊背叛盟约,率轻骑来袭,李暠闭门坚守,沮渠蒙逊粮尽退还,李暠派李歆截击,大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为了防范敦煌南北少数民族部落的侵扰,李暠积极整顿敦煌防务,修城筑墙。406年,派人在敦煌南子亭筑城。公元413年(义熙九年)修复敦煌东西两面的旧塞墙,以防备北虏之患,加固敦煌西南两面的旧塞墙,以威南虏。

  在文化上,李暠高度重视儒学,积极振兴文教。李暠在敦煌兴建学校——泮宫,招收高门学生五百人。在泮宫后园修建嘉纳堂,以图赞所志。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培养儒学人才。亲自撰写《诫子书》,抄写《诸葛亮训诫》,勉励诸子为国立身,应以儒学为本,遵循周孔之教。重视图书典籍,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亲自动手修补残破的经史图书,以此倡导人们要珍爱典籍。重视知识分子,珍惜人才,重用儒士。李暠建立西凉后,招揽了不少儒学名士,著名的如宋繇、刘昞等。刘昞出身儒学世家,师从博士郭瑀,后隐居酒泉,传道授业,弟子多达五百余人。李暠十分礼遇刘昞,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将两人的相遇比喻为“孔明之会玄德”。宋繇雅好儒学,博通经史,诸子群言,莫不综览,深为河西士人敬仰,李暠视其为股肱之臣,临终前委以军国事宜,任其为顾命大臣,辅佐世子李歆。

  李暠采取一系列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大推动了河西地区的文化发展,使西凉成为十六国时期文化最为繁荣的割据政权。同时大开霸府,招徕儒生,使得西凉群英汇聚,文风大兴,形成了以敦煌、酒泉为中心的“五凉文化”兴盛时期,成为河西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三

  417年,李暠壮志未酬,带着“不能一统河右”的遗憾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李暠统治西凉十八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为当时敦煌、酒泉等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河西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西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李暠文武经史兼通,在政治和文学上均有建树,其中尤以《述志赋》《诫子书》最为著名,故“史传韬略,名播五凉”,《晋书》本传称赞其“英姿杰出”“开国化家”“忠勇霸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回归定西故里

下一篇【古韵甘肃】崇文尚读的平凉书香门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