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洪流中的兰州青年妇女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大革命洪流中的兰州青年妇女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兰州妇女运动的新气象引起了国民党右派势力及保守派的极端仇恨。中共甘肃特支成员在女师进行革命宣传时,女师校长杨肯堂却在一旁讥讽说:不过是吹牛皮而已。他还极力在师生中散布不信任情绪。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沙月坡也跑到一些学校“演讲”,歪曲“三民主义,就是三不主义”,搅混人们的视听。他们对妇女走出家门,热情参加社会活动的进步行动横加指责,说什么“男男女女,来来往往,实在不像话”,攻击搞宣传演出是“瞎胡闹……”。面对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中共甘肃特支没有退缩,组织团结广大进步女青年和其他进步势力给予了有力回击。中共甘肃特支首先发动女师等校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师生中揭露沙月坡、张璞(省立一中校长)和杨肯堂等的反动行径,在《民声周刊》《醒社周刊》等进步刊物上对他们的恶行进一步进行公开揭露。1926年10月底,在国民党省、市党部联合召开的党员大会上,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对这股逆流进行了反击,通过了开除国民党特别党员沙月坡6个月党籍的决定,并责成沙月坡解除张璞和杨肯堂的校长职务。消息传开,女师师生欢呼雀跃,大大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3 逆境中继续前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但国共合作在甘肃尚未完全破裂,陈宗涛利用任国民党省党部妇女部部长,冯玉洁、窦香菊任妇女部干事的有利条件开展妇女工作。在她们的努力推动下,各级妇女会组织纷纷成立,把妇女解放的思想宣传到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群众中,引导她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男女平等。她们在广泛发动、普遍宣传的同时,注意培养妇女工作中的积极分子,发展女党员、女共青团员。经过不懈努力,省妇女协会成立,并出版了一本32开的《新妇女》杂志。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广大青年妇女也逐渐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兰州妇女运动向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组织决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外围组织——兰州青年社,冯玉洁、窦香菊、陈宗涛、谈仲瑜等参加了青年社筹备委员会的工作。筹委会成立后,以宣传共产主义,物色发展社员为主要任务,确定以省立一中和兰州女师为发展重点,并指定冯玉洁、窦香菊专门负责兰州女师的建社工作。冯玉洁、窦香菊接受任务后,十分振奋,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投入了建社的筹备工作。她们在女师师生中,大力进行宣传鼓动,不久即发展甘谷的曲桂芳、陕西的王淑侬、安徽的潘若清等37名进步女生为青年社社员。随后,她们又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一带二、二带四,发展了颜永芳、张华英、黄保贞、何桂英、李景梅、彭杰、张碧莲、杨秀英、杨瑞云、王玉兰等女青年,其中一些人还是高小女学生。由于工作扎实、细致,女师青年社发展很快,女社员们非常活跃,使女师一跃成为青年社的活动中心。

  1927年4月上旬,兰州青年社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会上,窦香菊发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女青年岂能无责?我们要赶快觉醒起来,投身于挽救危亡、拯救国家的历史任务中去”的号召,得到了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的热烈响应。青年社约有社员300余人,多数为中等学校的学生,其中女社员达50余人,占总数的1/6多,充分说明女青年已认识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由冯玉洁、窦香菊具体负责的青年社女师支部,定期组织女社员们在女师幼儿园教室里进行学习讨论,并经常请党组织负责人给社员上课,启发大家的革命热情。女社员热情高昂,参加了党组织举行的李大钊烈士追悼大会等政治斗争,鼓舞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也锻炼了自己。为配合青年社的斗争,扩大其影响,兰州女师的女社员创办了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之声》旬刊,作为青年社的社刊。《妇女之声》在女社员王慧秀家中编印,32开,蓝灰色封面,由于形势剧变,只出了两期便停刊了,但《妇女之声》是甘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妇女创办的第一份自己的刊物,在甘肃有首创之功,其意义不可低估。

大革命洪流中的兰州青年妇女

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和兰州青年妇女秘密活动地点——兰州中外大药房。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三百年前甘肃 如何选拔武举人?

下一篇敦煌壁画中的节气之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