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里的陇上美食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凉州十八拍》里的陇上美食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马眉臣属于热闹人,瞥见旁边有一家羊杂汤门店,忙给伴当递了个眼色。于是三七不问,两个人连拉带搡地将脱可木弄进了店里,挑了一张干净的桌子,叫来一大盆羊汤,外加一个热锅盔,催请再三。

  ——《凉州十八拍》胡笳七十八节

  羊杂汤用煮羊肉的汤为原汁,放入切成细片的羊头肉、羊肚、羊百叶,鲜汤加盐、葱白、香菜即可。西北的大葱多用茎斜削,放于碗底,开水烫后香味溢出。西北人喝汤习惯加油泼辣子,红红的一大片,微辣不燥。

  河西的羊杂汤有两种喝法:一是先吃羊头肉、羊肚、羊百叶,后喝汤,小口小口感受汤的鲜味。加了油泼辣子的羊杂汤,越喝越有味,越喝越热,一碗汤喝完,身上热乎乎的。二是先喝汤,再吃羊杂,这样喝的一般是老河西人,他们知道味道全在汤汁里,也不加辣椒面,慢慢品味汤汁的味道。河西人总结了好羊杂汤的五个标准:不腥、不臊、羊头肉嫩、羊百叶脆、羊肚丝外脆里嫩。

  杏皮水

  原文:

  一碗冰凉的杏皮水下肚后,沈阁兰畅快极了,舌下生津,气息贯通,双手又箍成了喇叭状,拼命地喊叫起来,全然丧失了女学生应有的那种文静与高傲。

  ——《凉州十八拍》胡笳八十七节

  杏皮水最早起源于敦煌市,是以当地的李广杏干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口感醇厚古朴,让无数人流连忘返,其制作工艺也被认定为敦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天喝杏皮水不仅是河西人的传统,也是甘肃人的习惯。杏皮茶之于西北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饮料,更是一方人熬过盛夏的生活方式。来甘肃旅游,没喝过杏皮水是一种遗憾,不全是口腹的遗憾,在炎炎烈日下,喝杯酸酸甜甜的杏皮水,你才算真正走进了大西北的市井生活。如今,杏皮水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敦煌历史长河里千百年传承的经典。

  凉面

  原文:

  陈马二人不干,因为他们身衔使命,决定就在钟鼓楼附近咥一碗凉面算了。天呐,老虎竟然开始吃素了……

  ——《凉州十八拍》胡笳五十五节

  凉州凉面挑起来筋道,落在碗里松松散散,黄澄澄的像一窝金丝,浇一勺醋卤,更是锦上添花。

  一碗标准的凉州凉面,必须是满满一碗,总要冒高点才够分量。卤汁分荤、素两种。卤子里有猪肉抑或牛肉片、土豆块、豆腐、豆角、胡萝卜、干白菜等,搅两筷子,每一根面条都蘸上了卤汁的感觉,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食客们埋头呼噜呼噜开吃,相当过瘾。虽然面是凉的,但卤是热的,完全不需要担心会烫嘴,面条很筋道,味道很浓郁!传说左宗棠多年征战,战事吃紧,为解决将士吃饭方便的问题,便想出冷面热卤的方法。吃凉州凉面,吃的是一种酸辣风味,更是一种对小城难以割舍的情愫。

  罐罐茶

  原文:

  武威城里的闲话多,凉州境内的老婆舌也不少。实际上刚才那些幸灾乐祸的看客,已经带着钟鼓楼附近的所见所闻坐在了各家各户的炕头上,一边熬着罐罐茶,一边大肆渲染少东主顾山农的狼狈与不堪。

  ——《凉州十八拍》胡笳九十八节

  一提起罐罐茶,上到白发老人下到稚子小童,生活在大西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上的人们可谓是家喻户晓。“捣罐罐”成为很多西北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红色的茶汤和黄土地深深地融进了陇人的血液。

  罐罐茶以天水、定西、陇南、河西等地饮用风气最浓,几乎达到无罐不欢的地步。当地人品饮罐罐茶习惯称为“捣罐罐”,一个“捣”字,就如同西北汉子的直爽,把整个罐罐茶的品饮过程形象地概括其中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秦腔通史》初探

下一篇甘肃现代工业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