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牌大学困惑:拿什么来吸引优秀学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识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非名牌大学困惑:拿什么来吸引优秀学生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点评】 

  “学生选择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教育质量,二是教育服务。”奖学金政策,就是属于教育服务的一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许多高校将总收入的1/3左右用于奖学金的发放,我国高校目前离这个水平还很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择校时,除了成绩和兴趣之外,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高额奖学金的出现,其实是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们应当允许、并且鼓励这种教育竞争。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年复一年,奖金逐年提高,高校互相攀比,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高,此种恶性竞争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巨奖揽新生之举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是鼓励考生考高分,也就是鼓励他们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从而加剧应试教育。

  (王学进  媒体评论人)

  重奖招生未来的走向--是继续坚持还是另辟蹊径?

  朱坚说,浙江师范大学以奖学金吸引优秀新生的做法已持续多年,去年吸引到22名来自浙江、江西、贵州等地的高分考生,他们进校后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给周围的同学树立了榜样,这是“千金难买”的效果。未来几年,政策仍将持续。 

  浙江当地某网站曾对浙江师大的招生做法进行公众调查。结果显示,会被该政策所吸引,选择报考的为46.11%;选择不为重奖所动,依然会报考心仪院校的为53.88%。当地一位成绩为649分的理科考生表示,哪怕成绩进入全省高考成绩前一百名,也不会冲着奖金去填报学校,读心目中最好的大学才是考生梦寐以求的。学生陈元海评价,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双向选择,最终决定权在考生。大学的高额奖励为部分寒门学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样做无可厚非。  

  “重奖政策”被误认为是浙江师大吸引优质生源的唯一途径,朱坚强调,重奖政策只是浙江师大一系列吸引优质生源的举措之一。其他措施还有高分考生任选专业、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优先录取等。学校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实现生源质量、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良性互动。

  为吸引优秀生源,国内很多高校也在做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2009年清华大学对保送生与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做出较大调整,力求兼顾“通才”和“偏才”;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新增应用心理学等3个专业、增加在北京提前批次外语类招生的名额、增设财税学实验班;中山大学今年新增五个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今年新增交通运输等4个专业,新推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培养的举措。 

  【点评】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国外高校和香港高校屡屡吸引高分考生的原因不仅仅是高额的奖学金,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国际化背景和教育管理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国外高校和香港高校的挑战也提醒了内地名校,应将注意力放在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内涵建设上来。

  (许 宾  媒体评论人) 

  只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才能把高校的生源竞争,从录取时间、录取优惠政策的比拼,转为教育服务、教育质量的竞争。谁提供的教育服务优、教育质量高,谁就会获得考生的青睐,这样的竞争,能促使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办学质量。 

  (熊丙奇)

  奖励高分考生应适度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生源结构、经费来源、办学机构等日趋多样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大学只有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招生方式与政策的制定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招生政策。浙江师大“重奖”招生,反映了我国高校办学理念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生源质量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目前许多高校忙于大兴土木、大举借债圈钱扩地的背景之下,他们能够拿出资金奖励优秀的学生,实属不易。

  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但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不是要学生因为高分而发财,其额度主要依据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水平来确定。香港的高校也通过提供入学奖学金来吸引内地学生,有的甚至超过40万港币。我们在衡量这一额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收入和消费状况。奖金额度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实际的情况,额度过高,奖金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用在学生身上,应该说用对了地方。但是用量要合适,如果用得过多,刀刃恐怕也不会锋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不足,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张,负债严重,任何学校都没有到富得流油的程度。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给予少量学生巨额的奖金就意味着使更多的学生失去获得资助的机会。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对于高分的追求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题,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的基础教育以及高考招生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改变过去单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判断学生能力唯一标准的现状,力图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因此,单纯以高考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有可能会助长目前这种“分数崇拜”的倾向,不利于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建议有关高校能够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奖励标准。

  设立巨额奖金的根本目的在于吸引优秀的学生,提高办学的质量。但是,仅靠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高校在吸引优秀生源的同时,只有把着眼点放在教师队伍和育人环境的建设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到优秀的学生。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选择高校的依据还是在于其声誉和地位,而不是奖金的多少。

  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学生,更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不会让那些出身贫寒而又渴望求学的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终止学业。但是,我国的奖学金制度亟待规范化,使得奖金额度的确定和奖励的依据等都有章可循。 崔 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下一篇易中天:中国高校形同养鸡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